物联网工程学院深入落实学校劳动月系列活动的要求部署,着力拓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将劳动教育工作融入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锻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让劳动教育有声有色有滋味,入脑入心有成效。
一、以劳树德,思政教育固本
学院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将劳动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结合,邀请原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刘仁生主讲“飞向太空”“天涯追踪铸辉煌”主题党课、团课,引导青年学生立志继承与发扬航天精神、远望精神,将“小我”融“大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开展“劳模大讲堂”,先后邀请国家级人才获得者纪志成、敖金平、栾小丽,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顾晓峰等数十名校内外行业专家、劳模代表做先进事迹报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交流会,学院党委副书记与少数民族生交流座谈,畅谈学校从江定点帮扶成果,讲解“三支一扶”导向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二、以劳增智,专业渗透强基
学院将劳动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设立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主要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大创训练、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学习。依托“信息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电子综合设计、电子工艺实习及电子cad等专业实践课,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增强独立设计和制作电子产品的专业技能;因疫情不能到校的同学,实验室老师将72份电路板及元器件分装并快递寄送到学生手中,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老师录制的教学视频独立完成电路焊接,真正做到“疫”起不停学,劳动实践不断线。依托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十大科技俱乐部,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的大创训练和竞赛实训,先后组织“博世杯”电子设计竞赛、“恒为杯”智能车竞赛、“西门子杯”过程控制大赛等,让学生在劳动中创新思维、提升技能,着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劳动育人模式。
三、以劳力行,志愿实践提质
推动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结合专业特色,组建“汇思”水环境治理实践团、“兴农家”乡村振兴实践团等,将研究成果与社会接轨,提供城市河道治理技术助力绿色发展,研发新型烘干机助农增产增收,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吹响抗“疫”集结号,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楼宇清洁、宿舍园区保洁、食堂就餐引导、核酸采集服务……志愿服务岗位一经发布分分钟被秒,他们既是校园疫情防控的“自律者”,也是志愿服务的“先锋派”。结合日常生活,学院组织发起“奋斗在路上,劳动最光荣”雅室大赛,动员全体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卫生大扫除、宿舍内务整理,引导学生净化生活空间,争做卫生整洁模范宿舍。《紫牛新闻》以“江南大学‘劳动教育’这堂课怎么上?学生自发上!”为题对劳动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四、以劳育美,文化浸润增效
为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学院先后举办“‘声’动百年,‘音’为有你”作品征集大赛、“vap”创意制作大赛、征文大赛、摄影大赛等,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化作品,活跃校园网络空间生态,传递劳动最美正能量。微视频《顶峰相见》记录江南追梦人的奋斗之旅,既是对学子乐学苦思、踔厉奋发群像的整体展示,也是为激励更多的青年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行动磨砺青年意志!自动化1805班孔薇用9幅原创手绘漫画定格校园疫情防控中的动人瞬间,画中的主人公有党员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辅导员、保安、配餐人员等,无不可爱又有暖心,她用手中画笔发现劳动之美,为江南战疫加油。画作及其背后的故事先后被江苏教育发布、新华报业网、紫牛新闻、江南晚报转载报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交流会
电子工艺专业实践课
劳模大讲堂
准备清洁工具
手绘抗“疫”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