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生态学院积极探索三维导学关系新模式-最新凯时注册

环境与生态学院积极探索三维导学关系新模式-最新凯时注册

今天是:

环境与生态学院积极探索三维导学关系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7-02  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文/图:周期 审核:胡娟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

环境与生态学院通过导学关系建设月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健全导师立德树人、导辅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全方位发挥导师的示范作用,聚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探索三维导学关系新模式,深化导学思政内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拓展导学互动场景,凝聚双向育人合力;营造导学和谐氛围,护航学生成长筑梦。

深化导学思政内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展导学思政,同样需要导师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党员来到江苏省茶叶研究所,开展导学文化育人“品味传统文化,开启茶香之旅”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党员了解到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价值。随后师生党员亲手体验了炒制茶叶,并对茶叶进行手工杀青、揉捻,感受劳动的乐趣,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院党委举办“学纪守纪强党性,赓续精神葆本色”党纪学习教育暨“七一”入党宣誓活动,现场研究生代表朗诵《祖国,我为您高歌!》,导师代表郁红艳和陈思思为新党员佩戴党员徽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落实党中央党纪学习教育的要求,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

拓展导学互动场景,凝聚双向育人合力

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情感与认识的共同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影响培养质量的核心影响要素,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构建拓展多元的导学互动场景,实现对研究生和导师双向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的效果。

环境与生态学院致力于打造多元导学互动场景,增加师生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构建良好互动的导学关系。除了基础的学术交流外,学院着眼于思想价值引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体育文化建设等,让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不再局限于科研实验室,还拓展到了体育场、读书会沙龙、座谈等各种场景,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更强有力的价值和情感纽带。学院组织开展“强健体魄心向党,砥砺前行共奋进”导学运动会和江南大学首届“导学杯”乒乓球赛;举办导学心理沙龙读书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组织导学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教工环境工程第二党支部书记郁红艳带领研究生科普志愿者们走进无锡市太湖大溪巷省级湿地公园,为小学生们带去精彩的实验演示科普等。

营造导学和谐氛围,护航学生成长筑梦

2020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系列文件之一《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指出,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和谐有效的导学关系是进行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必不可少的条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环境与生态学院在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举办了导学慧心育人—“以壤韵生,以美润心”土壤生态瓶制作活动,邀请导师和同学们一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盎然。此次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崇尚创新、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导学关系和谐发展。六月毕业季,环境学院结合学院实际开展毕业季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并组织师生参与各项主题活动,营造毕业季和谐导学文化氛围,组织开展“辞盈摘星,前程似锦”2024届毕业生联欢,积极搭建师生参与导学关系建设工作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总而言之,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环境学院将不断创新导学思政工作体系,形成具有既符合学科特色又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创建和谐导学关系,构筑育人共同体。

导学活动(一)

导学活动(二)

导学活动(三)

导学活动(四)

导学活动(五)

阅读() (编辑:环境与生态学院)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最新凯时注册的技术支持: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网站地图